妄动一下试试看?中方强硬发声,瑞典首相火速改口,事情没那么简单
据央视新闻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中国“伊鹏3号”事件的最新情况作出表示:中方已邀请德国、瑞典、芬兰以及丹麦共同开展联合事实性调查,并且向上述国家提供了相关资料与信息。“伊鹏3号”为配合调查已停航许久。船东公司经综合评估,并与有关方面商议后,出于保障船员身心健康的考虑,决定让“伊鹏3号”复航。中方已提前向各相关国家进行通报,且中方愿意继续与各相关国家保持沟通,合作推动该事件的后续处理工作。
瑞典指责中国拒绝让瑞典检察官登上“伊鹏3号”进行检查。中国发言人回应称:“据本人了解,中方已经邀请德国、瑞典、芬兰以及丹麦共同参与联合事实性调查,并且向这些国家提供了资料与信息。”该发言人还着重指出:“中方已提前向各相关国家通报情况。中方愿意继续与各相关国家保持沟通,合作推动事件的后续处理工作。”根据船只追踪网站的信息,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货船在电缆被切断的大致时间前后,航行经过电缆所在的位置。
瑞典海岸警卫队首先发声,表示一直在监视中国的“伊鹏3号”货船,且认为该船有重大嫌疑。与此同时,芬兰的调查人员也觉得此事太过巧合,因为在电缆出现问题时,“伊鹏3号”恰好在附近,这种巧合实在容易引人怀疑。丹麦甚至派出军舰专门监视中国的“伊鹏3号”,一时间,中国的这艘货船成为众矢之的。
瑞典警方上船调查本已足矣,然而瑞典方面却还让检察官登船检查。暂且不论这艘船是否有足够空间容纳来自四个国家的所有调查人员,仅瑞典的这一行为就暴露出一个问题:瑞典政府难道不认可本国警方的调查结果吗?若不认可,这是瑞典自身的问题;若认可,那这样的举动就是毫无必要的。所以,马尔默声称中方拒绝调查,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中方并非拒绝调查,而是拒绝毫无必要且充满偏见的调查。
展开全文
在由中方主导的海底电缆断裂事件联合调查结束之后,“伊鹏3”号驶离卡特加特海峡继续前行。在其余三国均无异议的情形下,唯有瑞典方面紧咬不放,炒作热度持续不退。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对中方未允许瑞典首席检察官登船调查一事表示不满。尽管瑞典警方已作为观察员随船参与了中方主导的调查,可斯蒂纳加德还是抱怨称:“我们期望能有检察官登船进行调查,然而中方并未答应我们的这一请求。”
鉴于俄乌冲突不断加剧,“光缆中断”很快就被西方媒体与“北溪二号被炸”联系到了一起。刹那间,欧洲媒体谣言与猜测纷至沓来。不少媒体宣称“伊鹏3号”的船长为俄罗斯人,是其故意开船撞断光缆;还有媒体称“伊鹏3号”受俄罗斯情报部门指使,故意用锚链在海底拖行,进而切断欧洲多国间的海底光缆通信……这类谣言一时间甚嚣尘上。
在面对欧洲国家无端诬陷之时,我方的应对成熟且妥善,回应极为迅速。我方第一时间就明确指出:任何国家都不得妄图派人登上伊鹏3号,必须等待中方人员抵达现场!这是我国向上述四国明确划定的红线。而对方不敢贸然行动,一直干等了一个多月。这几个国家有欺软怕硬之嫌,后期态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方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为了配合相关调查行动,我国海军专门派遣了驱逐舰编队,其中包括战斗力强劲的052D型驱逐舰,这对那些欧洲国家形成了极大的震慑。
评论